陕西省劳山林业局加强工程管理成效显著

中国林业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11-04-18来源:天保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劳山林业局及时按照“停、造、转、调”的总体要求,确立了“重点强化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搞好两大工程,进行二次创业,实现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为了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又提出了实施“生态立局、产业富局、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四个基地”(即全国天保工程示范基地、全省人工造林示范基地、全省现代国有林场建设示范基地和全市生态旅游首选之地)的具体思路。10年来,林业局按照这些思路,坚持狠抓工作落实,走出了一条资源安全、植被增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的新路子。
严管林,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双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森林资源管护方面,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创新管护机制。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五定、五严、五保、一重视”新的资源管护办法 (五定:定人员、定面积、定责任、定投资、定时限;五严:严格林地管理、严格队伍管理、严格野生动物管理、严格群众烧柴管理、严格放牧管理;五保:保质量、保效果、保收入、保管理、保安全;一重视: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全面推行了五级管护责任制和管护人员聘任制。二是严格队伍管理。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低分待岗、末尾下岗”制度,严把上岗关、管理关、责任落实关、业务培训关和考核兑现关“五个关口”。三是严格依法治林。对林地、林木、封山禁牧和野生动物等严格依法管理,严厉打击了一批毁林犯罪分子。10年来,共查处各类林政案件2600多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四是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按照“六强化六到位”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强化宣传教育,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强化火险预报,确保预警响应到位;强化火源管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强化扑火准备,确保应急措施到位;强化设施建设,确保基础保障到位。实现了连续18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一是由于进一步加大了资源管护力度,在工程区全面实行禁伐、禁牧、禁垦“三禁”措施,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增长速度大大加快。新增有林地面积13.4万亩,蓄积增加了1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1981-1999年20年的蓄积增长量。二是工程区环境呈现显著变化,水土流失减缓,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据甘泉县水利水保局的监测,水土流失面积由1999年的1300平方公里减少到2009年的690.9平方公里,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粮食稳产丰收,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一些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重返林区,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初步实现了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可喜局面。四是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广大干部职工和林区群众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爱林护林,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质为先,提升公益林建设的规模和质量,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在公益林建设过程中,按照“质为先”的要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一是落实责任。局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公益林建设领导小组和工程监理小组,对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全程监控,明确了公益林建设林业局局长和林场场长是第一责任人。二是建章立制。制定了公益林建设实施方案,对工程的目标任务、实施措施、技术要点、验收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三是科技保障。积极推广实施了“三改”抗旱造林新技术,普遍应用保水剂、生根粉和苗木冬埋等技术,有效增强了造林苗木防旱、防冻、防兔、防干稍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四是管理保证。严把设计、培训、苗木、整地、栽植五个关口,使造林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专人把关。五是加强管护。实行“造一片林、留一个人”的管护制度,全局固定了41名职工对公益林实行承包管护,落实了防鼠、防兔、防火、防病虫、防人畜危害五防责任。2001-2010年,全局共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226203.5亩,占方案编制计划11万亩的205.6%,其中完成人工造林43028亩,封山育林122455.5亩,飞播造林60720亩。经上级部门检查验收,全局平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高于国家规定标准,面积核实率达到100%。
兴产业,经济结构向多元化转变,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天保工程实施后,确立了重点开发的四项产业。一是转变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变国家投资育苗为大力发展个体育苗;变国家投资造林为个体承包造林;变仅限在本局搞造林为面向社会搞绿化。几年来,参与承包造林的职工186人,累计出让林地15030亩,完成植树造林15000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参与个体育苗的职工233人,育苗3847亩,培育各类苗木3900余万株,投入资金760多万元。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和技术优势,主动走出局门,在社会上积极承揽绿化工程。几年来,共承揽各种绿化工程90余处,工程总造价7000多万元,实现创收1800多万元。二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殖业。全局有226名职工参与了养殖业,养殖森林猪7000多头,饲养土鸡、森林鸡等15万多只,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面向市场,大力发展商贸业。抓住县乡市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契机,采取单位出让闲置土地,职工集资建房的办法,开发了五处商贸小区,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全局有162名职工参与了涉及百货、粮油、饮食、医药、修理、加工、运输等项目,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四是依托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结合中心苗圃建设,创建了一处森林公园,2002年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4年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以森林资源为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集旅游、休闲、避暑、娱乐、科普教育、饮食住宿为一体的森林旅游景区已基本形成,累计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00余万元,成为延安红色旅游线上的一大亮点。这四项产业已经由小到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累计实现产值上亿元,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上岗职工人均年工资由1999年的7114元提高到2010年的36583元(不包括职工从事个体产业收入),净增29469元,增长了414%。
强基础,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场容站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照建设“花园式林场,标准化管护站”的总体思路,依据制定的《标准化管护站建设标准》和《新林场建设奋斗目标》,科学规划,逐步实施,先后筹集资金921.92万元,对6个林场场部和森林消防队进行了修缮,同时建成了15个标准化管护站,并全部达到了“一灶、两地、三化、四栏、五室、六通”的要求(一灶:职工灶;两地:职工活动场地、交通工具存放场地;三化:绿化、美化、硬化;四栏:学习栏、宣传栏、简介栏、政务场务公开栏;五室: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机具室、文化活动室;六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网络)。
重民生,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天保工程实施初期,面对大量富余人员,不是简单地让他们下岗失业、推向社会,而是积极创造条件,妥善分流安置。一是发展产业分流人。制定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产业开发11条优惠政策措施,扶持他们发展产业。几年来,先后向245名职工发放贷款572.56万元,使200多名职工积极投身到产业开发之中。二是实行内退政策分流人。对符合内退政策的57名职工发给80%的档案工资进行分流。三是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费分流人。对不符合内退政策,又没有工作能力,生活确有困难的职工,发给一定的生活费进行分流。四是争取项目分流人。几年来,共争取22.6万多亩公益林建设任务,为41名职工提供了工作岗位。林业局还积极为职工多办实事、好事:给全局职工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给一线护林人员投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给每名上岗职工配备了一部防火通讯工具;给一线人员一年配发一套工作服等等,充分体现了林业局对职工的关怀。